據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國家統計局昨天(4日)發布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中指出,在過去十年,我國的工業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,工業實力不斷增強。2010年,中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的比重為19.8%,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。特別是在移動電話、彩電、計算機、部分藥物等主要高技術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第一。如何看待過去十年中國工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,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張永軍進行解讀。 張永軍:第一,我們國家這十年來重化工業比較快的發展,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。第二,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。中國汽車制造業從原來規模很小,到現在產銷量都居世界第一;如造船、機械制造等很多行業,它的產出規模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。它在過去十年發展非?,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后,居民對消費的需求進入到比較快的增長階段,再加上我國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,引進外資,在比較短的時間內,生產能力明顯提高,對整個工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明顯的帶動作用。
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在工信部與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的“2012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上半年報告”中指出,自去年下半年開始,我國的工業生產出現下滑,已經出現“緩中趨穩”的跡象。報告認為,制造業潛在增長率下降是大勢所趨。
張永軍:中國的制造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,增長率會有所下降。大概有幾方面的依據:一,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,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可能處于低增長階段,甚至不排除停滯的可能,整個全球經濟沒有實際的增長點;第二,從國內需求來看,一方面是整個工業生產規;鶖得黠@擴大另外,另一方面需求增長的空間不大了,在這種情況下,確實有必要刺激需求尤其是國內需求,來彌補國外需求下降所造成的影響,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。 |